身為雙北房東這個身份超過13年,為什麼會想買房收租?大概源自於我小時候的夢想,總覺得當房東真的好爽?每個月只要去收租就可以有現金流,因此來2010年來台北第三年就買了公寓物件,想說一層自住一層收租(廣告都這樣寫),可以多少補貼我的房貸,還可以為自己省下租金。
當時我不願做「隔套」這種物件,主要是老公寓很怕有結構的問題,再加上其實鄰居們都超討厭這樣的投資客,早年是還不需要樓下屋主同意書,我自己是覺得密密麻麻的隔套,除了需要另外支付一筆不小的裝修金額外,「房客過多」對於我們這種常加班上班族,要處理房客問題也很麻煩。
出租的投報率
以目前新北市板橋、中永和、三重這幾個比較重點的區域來說,即使是舊公寓售價都幾乎破千萬,除非公寓條件很差,不然不容易買到低於千萬以下。臺北市就更不用說了,去年兩個朋友買入大安區近50年的公寓,買價都在2200~2300左右,想想大安區舊公寓才租多少錢?頂多月租金25000~30000左右,若不做分割、不貸款的情況下,大概是1.5%的投報率。
離開台北市以板橋來說,假設公寓購買的金額在1000萬(含簡單的裝修),以2023年的現在,這個售價要在捷運周邊已是天方夜譚,大概就是要找離捷運遠一點的區域,公寓每月租金在18,000~20,000元,在不做分割、不貸款情況下,約2.1%投報率。
所以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購物的房產,投報率會好很多,如果是2020年後才想投入雙北包租公的市場,看看投報率後,當房東根本是血汗錢。
房東與股東試算
我自己後來試算感覺當現代房東似乎不是太划算的投資,假設以1000萬的房子,若自備30%的頭期約300萬的現金,投入股市或是房市,報酬率如何?
一、把300萬拿來當股東:
既然想要穩定的現金流,不太可能把錢拿去買航海王或是小飆股,以穩定的高收益ETF 0056或是00878為主,大概穩定每年有5%的收益。
年收約:3,000,000 * 5% = 150,000元
二、把300萬拿來當房東:
若找1000萬的新北公寓物件,若月租18,000元,貸款700萬30年本利攤還需月付27,000元( 本金還14,500元,利息12,500元)。
年收約:18,000 – 27,000 + 14,500 = 5,500
5,500 * 12個月 =66,000元
不計算股票或是房價上升情況下,單純就現金流來計算,有沒有覺得當股東似乎輕鬆很多,不用挑物件、不用裝修、沒有房客拉里拉雜的事。而且1000萬在新北大概只能買公寓或是捷運附近小套房而已,公寓都是超過40年的屋齡,基本上算是老太婆等級,漏水、壁癌會讓你心力交瘁到懷疑人生,租客如果有不交租、破壞房子、電器損壞、空窗期等,這些雜事都讓人頭皮發麻,如果要委託給包租代管公司,每個月又少了15%的租金,這樣到手上的租金又更少了😭。
其實這樣算下來,就大概知道為什麼台灣的空屋率這麼高。真正高資產族壓根不想把房子租給租客。
房子算是資產配置
我很喜歡的作家黃大米曾說過,她自己就是不愛股票,買房都算是自住或是儲蓄,總覺得至少是貨真價實的物品,比起股票更讓人踏實,未來需要養老時就把房子賣出,就有等於有養老金。
樂活大叔施昇輝也說過他購入的第二套房主要是當「長照險」用,若需要長照就把房子賣出,如果身體健康沒用到,至少還可以留下資產給三個孩子。
但是有買房子的情況下,真的比較容易存到錢,畢竟房子變現不易,可以避免自己花掉或是在股市裡殺進殺出,至少隨著通膨也能做到保值,不論自用或置產都算是「資產配置」很重要的的一環。
目前我自己規劃也屏除繼續買房當房東的想法,特別是公寓型的產品,當然雙北市只要地點不差,屋況整理好,其實出租率真的很高,通常都是我們篩選房客,幾乎沒什麼空窗期。隨著理財觀念打開後,覺得想收房租其實也不需要真的買房,不論是台灣或是美國都有不少REITS基金,也是固定配息,等於收租金的概念。經此經過 13年的房東過程,未來反而期待當「股東」就好,穩定領錢生活比較愉快。
延伸閱讀
◼️ 【置產】買房當老年長照,能取代養老保險?
◼️ 【置產】房子當攝影棚,職業房東另種選擇?
◼️ 【斷捨離】打造你的簡單生活讀後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