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麼多年來『看房子』一直都是我的休閒運動,不論是自己或幫朋友看房,都可以從房仲或代銷身上學到很多房產知識,透過看房真的可以知道各大建案附近的秘辛,幫助自己更了解這個地方的房價。這些年下來看過的房子早超過百件以上,特別是前兩年因自備款已到位,因此看得特別勤,當時規定自己一周至少要看三間房以上,因此各大品牌的仲介都接觸過,也累積一些與仲介相處的心得。
我覺得社會上對「房屋仲介」的印象都偏向比較負面,覺得他們都一張嘴講得天花亂墜、買賣雙方都欺騙,尤其網路上常看到第二名的仲介,常買一些廣告關鍵字攻擊第一名的仲介,身為電商人偶爾也有買關鍵字的需求,就覺得仲介世界是不是很黑暗?大部分品牌通常都不會做這樣攻擊式廣告,完全忽略關鍵字廣告是要撈出產品的「需求」方,但這是兩家前兩名的仲介我都有合作,印象也都還不錯。
至於要如何讓房仲成為你的幫手,給你介紹第一手的好物件,我自己試過以下幾點:
一、先搜集各大房仲人員的資訊
剛開始我們手上一定沒有房仲的資訊,反正我坐捷運就是在看591或是下載各大仲介自行開發的APP,把喜歡的物件都放入追蹤清單,上面都會有對應物件房仲聯繫資料,先主動打電話預約看房,最好是每家房仲都有一個服務人員的資料。
預約看房後基本上房仲都會跟你要Line的聯絡資料,之後可看看這個房仲認不認真,有沒有主動再幫你找理想的房子?
市面上的房仲品牌不外乎是:信義房屋、永慶房屋、台灣房屋、東森房屋、全國房屋、有巢氏房屋、住商不動產…等等。
另外,不要以為這些仲介都會把房子資訊PO到591喔,有些房仲公司規定業務不能把案件上到591 ,我想會不會是怕自己開發的物件被反開發,我問過房仲,他只說公司說我們花這麼多錢自己做App ,幹麻不多多利用公司的工具就好!
二、明確列出自己買房的條件
其實我是一個很明確自己需求的消費者,人生中三次買房基本上都很明確自己的需求在哪,對房仲也不會有隱瞞,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是「業務」出身,以前要幫客戶規劃網站或是廣告,業主沒給個底牌,說真的我很怕自己白做工。
因此第一次見面的房仲彼此大概都會聊一下,明確說明我需要的房型、地點、總價、甚至連我裝潢的預算,然後說如果屋況真的不好,我裝潢的預算不要超過多少?也會讓房仲知道我自己是可貸款的族群,有固定的薪資,畢竟如果對方帶你看了老半天,花了很多心力,才發現你無法貸款,導致這個案子無法成交,做業務的真的會很幹。就跟我以前廣告提案提了老半天,後來窗口說今年度的預算用完了,要等明年時我心裡也是滿滿的髒話。
三、對附近的行情要做功課
其實你在挑房仲的同時,我覺得房仲也在挑我們,他在挑這個客戶是否為潛在有買房需求的消費者?畢竟房仲是個低底薪、高獎金的行業,壓力又大,如果業務每天漫無目的的跑腿帶看,都無法成交也會被主管釘的很慘,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有限,他們會集中服務比較有機會成交的客戶。
像資深房仲都沒見過面,他們在電話上都會詢問我一些問題,比如我找哪些路段的房子,甚至他跟我說某條路上的幾號時,我就直接說那間我看過了,或是那條路上超過幾號之後的房子我不想看,因為什麼原因等等,其實經過這樣5~10分鐘的對話,他就知道我是不是認真的在看房子,是不是真的想買房子。然後第一次見面,他就報給我一個地點絕佳、屋況也不錯的房子,這種Apple物件根本不會上他的公司的App,等於是只Call熟客來看,只是後來我沒買到,這房子3天就被買走了。
四、勇敢出價
勇敢出價應該是要看了很多房子後才有辦法做得事,現在實價登入查詢一下,就可參考附近的成交價,畢竟當初我是在疫情爆發時出價,反正買不到仲介14天後也會把10萬的斡旋金退給你,但是出價後他基本上就覺得你是非常精準的買方,就算沒買到也會認真的再幫你找物件。
挑選房仲經驗談結論
其實房仲業務是一個很看『人屬性』的合作關係,不要以為房仲只會服務有錢人,其實他們服務的是已經準備好、可以讓他們快速成交的客戶,想讓他們把第一手的好物件報給你,買方也要適度讓他們覺得你是個潛在買主,畢竟看房子很累,我身邊超多親戚朋友都喊要買房,但是走馬看花也不積極,20年過去後還是租房,然是每個幾年就會聽到他們抱怨今年一定要買房,想想仲介遇到這樣的買方就只能陪公子逛大街,浪費時間而已。
接觸多了後來我覺得會上到591的房子,通常都是各大房仲已經Call過客的次級物件,不然就是賣很久了、或是屋主條件很硬的房子,當然不是說不能看591,畢竟那邊是我們普通民眾找房子的主要來源,基本上有新的物件出來,房仲都會直接打給手上潛力的買方,先帶看一輪後,沒人買才會放到App上,其實想想房仲的邏輯,我們就知道如何讓房仲成為我們的幫手,讓我們買到理想的房子。
延伸閱讀
◼️ 【屋主成本計算】買房總覺得屋主賺太多?
◼️ 【仲介費服務費】買賣房的仲介費可殺價?
◼️ 【雙北買房好嗎】我為什麼要買房?
◼️ 【實價登入準嗎】我用實價登入議價失敗經驗!
◼️ 【信義房屋買屋】與台灣第一房仲品牌交易評價